在阳光照射下,鳞次栉比的光伏板泛起“涟漪”,将浙江岱山县长涂镇长涂岛的滩涂,装点出一片新能源“蓝海”。
岱山长涂岛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是舟山市首个大型滩涂光伏项目——双剑涂渔光互补发电项目的所在地,而今美丽海岛又添“蓝色”新衣。
“双剑涂渔光互补发电项目从2022年底开工,目前一期项目已从当地银行机构获得了2.5亿元的固定资产贷款支持,为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金融保障。”项目负责单位的财务负责人说道,除了光伏发电带来的绿色效益,项目采用“板上发电、板下养殖”新模式,充分发挥渔、光互补优势,让渔业养殖与新能源产业同步发展,提高海岸滩涂的开发利用。
在金融助力下逐绿前行、走生态和经济共赢之路的故事也发生在山西。日前,初冬的太阳洒向山川秀美的山西原平,透彻的阳光照在村庄屋顶蓝色的光伏板上熠熠生辉。2023年3月,原平市王家庄首批屋顶光伏组件成功安装。当地银行机构通过“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固定资产贷款”,为该项目量身定制了绿色金融服务方案,同时配置优秀客户经理、优质专属服务、优惠贷款价格、优先办理流程,全力对接项目融资需求。
“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股票指数和碳金融产品等。”川财证券陈雳认为,供给端,绿色金融一方面向实体经济的低碳转型需求提供合适的融资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需求端,绿色金融将对使用者带来“绿色声誉”等好处,同时部分地区企业利用绿色金融工具推动自身降碳工作可以享受较低的利率,是一种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
据了解,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顶层日趋完善。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之后明确绿色金融发挥“三大功能”、健全“五大支柱”的政策思路。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发展提出了更加前瞻性、全局性的政策指引;5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出台《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聚焦“双碳”目标,健全绿色金融体系;10月,中国人民银行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需要统筹推进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涉及行业多、投资周期长、融资需求大,发展绿色金融是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与此同时,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不断丰富,绿色信贷规模保持高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5.75万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7.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5.67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11.86万亿元和12.04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8%。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5.42万亿元、9.38万亿元和5.0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9%、29%和21.2%,前三季度分别增加2.34万亿元、1.51万亿元和8010亿元。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8.35万亿元,同比增长22.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5.78万亿元,同比增长13.4%。
国务院参事室原主任王仲伟表示,绿色金融是政策导向鲜明的金融,政策的完善、创新与优化将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绿色金融是创造新财富的金融,随着全球风靡的ESG等治理工具的运用,未来的财富正在被重新定义与定价,绿色资产、绿色财富值得追捧;另外,绿色金融也是可持续的金融,但由于金融诞生于传统工业文明,在理念、规则、制度、实践等方面与数字文明、绿色文明往往不够兼容,还有大量的改善和创新的空间。
王仲伟建议,在下一阶段,绿色金融可以从支持绿色技术的研发、为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项目的生产和创新提供融资、支持绿色供应链的构建、支持绿色资产的运作、支持绿色消费的成长、支持绿色金融的创新、支持绿色理念的教育与传播、支持绿色治理的创新和突破、提升金融从业人员自身能力等方面继续努力。
(责编:杨曦、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转载请注明来自成特老酒坊,本文标题:《绿色金融“贷”动经济生态共赢之路》